加入成考交流群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
作者:成人自考 发布时间:2023-01-17 08:15:07点击:
这是论文屋为你推送的第15篇文章:期刊版面是怎么消失的?
论文发表,一说到这个问题,一堆博士的脑袋开始痛了,
如果这篇文章会使你头疼,那建议你不要阅读,因为明白真相的你,会更加难受!
对于学生、老师、专业、学校来说,论文几乎是致命的。
学生需要发表论文来顺利毕业、找工作,甚至论文直接影响日后工资收入。
对于老师来说,晋升职称,申请经费哪一样不是需要论文作为“面子”跟说话的底气!
而学校等级排名,更是需要大量有质量的学术论文来提升境界。
遗憾的是,一篇质量好的论文,制造它已经足够呕心沥血了,到了终于要发表它时,也并非易事!
1.版面的稀缺性
近年来,各个杂志社开始注重提高影响因子,而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实在不敢恭维。
基本方法就是缩减发文量,降低基数,从而感官上让影响因子提高,
这样收稿的门槛也大幅度提高,所收的稿件自然只能自觉提高质量,
所以不得不说,缩减发文量的做法确实是成功的。
可有个不得不说的问题: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,发文量巨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
而缩减版面在近几年学术发展中显然有点不太适合,举个残酷的例子!
假设有1000篇高质量论文,而一本杂志一期只能刊登100篇,那么就要从1000中挑出最优质的100篇,
而我们假设这1000篇水平相当,那么收录的标准又是什么?在投稿时间一致且公平公正的前提下,大家只有排队。
可哪里有绝对公平的排队?
2.以cssci期刊版面为例
作为稀缺资源的CSSCI期刊版面的配置情况,可以由所刊论文作者及其所属机构的分布状况得以反映。
在C刊版面“僧多粥少”的格局下,对于编辑部而言,尽管大都需要秉承“学术优先”的准则外国语文研究是c刊吗,但如果能够更多地刊发知名机构(高校、研究院所等)知名学者的论文,无异于一种更优的选择。
此外,大多数C刊的主办单位都是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,这些机构的学者也要发表论文,如果他们将稿件投往本单位或者系统内其他单位主办的期刊,似乎更有可能得到额外的“偏爱”。
事实上,尽管匿名评审制度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期刊所采纳,但大多数期刊的初审环节仍然为编辑部所掌控,
由于难以避免的“名校名家”倾向或“偏爱自家”倾向,广大普通高校或者外单位的“不知名”学者的稿件可能要更为出彩才能顺利进入下一轮,
这种情形与“名校名家”本身的学术优势相叠加,导致“二八法则”在期刊版面配置领域发挥作用,出现“版面垄断”现象,
即:期刊发文来源地比较集中地分布于若干学术机构,期刊的多数版面由来自少数机构的论文占据。
3.人为操控
其实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,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
大多数的代发,都是被逼无奈,很多年以前,有一位年轻的讲师将自己的论文直投至某核心期刊。
经过好久作者一直收不到反馈于是打电话过去询问,而编辑想都不想直接说,收不到就说明拒稿了,询问拒稿理由则是:您的方向不适合我们期刊这种大家都明白的理由。
而编辑后来跟笔者聊天时才表示,自己良心上挺过意不去,他当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论文被拒,那样对作者说,只是惯用话术;而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主编可能看都没有看。
良心促使他做了一件事:事后单独联系作者,给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,跟作者约定投稿时间,并亲自递给主编,而这个文章自然很顺利就录用了。
这是一件小事,可这却是一个行业的开始!
直至今日,虽然盲审等机制确实让审稿变得更严格了,但人情社会始终无法被机制所制约。
在地域、名人效应、名誉等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今天,或许连人情都不存在了。
存在的只是金钱带来的一系列反应,
假设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这句话如果成立的话。
那么,代发反而是一种机会,因为大多数人不可能都成为名人名家,大多数人不可能生在同一个地域,
则也不会存在,在论文初审时,先看你是不是名人,再看你是不是名校这种事。
我是@小袁的论文屋每天分享期刊信息,文中部分来自网络,侵必删!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