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成考交流群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
作者:成人自考 发布时间:2022-05-02 16:03:55点击: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参加考研来完成学历的提升。可以预见,专业晋升考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。同时,各省也越来越重视升学考试,考试形式更加正规化,变化趋势明显。今天,老师就带大家梳理一下高考的现状以及未来高考可能发生的变化。
一、高考现状
(一)目前主要有三种考试类型
1.统一考试:
目前,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采取统一考试模式,由官方考试机构统一组织命题、招生、考试和录取。如重庆、陕西、河南、浙江等省市。
2.学校考试:
除了统一入学考试,还有一种高校组织招生考试的模式,简称“校考”。本科院校确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,组织入学考试。
3.对应升级:
“定向升迁”也可称为“跨校升迁”,即大专与本专科协商后,确定大专某专业升为本科,也就是所谓的高校合同制。学生只需参加相应本科院校组织的考试。如四川、湖南、内蒙古。
(二)本科升学考试科目
目前,全国高校晋升考试科目一般有两种:公共课和专业课。公共课程包括: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计算机(信息技术)、政治;专业课程根据每个专业的要求进行细分。大多数省市统一考试的科目是语文、数学和英语;部分省市需要参加计算机考试,如重庆、甘肃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等地;也有极少数省市参加政治考试,如新疆、广东、江西。
二、高考改革的必要性
1.学校考试带来的严重地域主义
目前研究生升迁本土化很强,各省考试内容不同,特别是以校考形式录取的省市,考试科目、题型、分值等每个学院都有很大的不同。因此,高校升迁的录取过程复杂,录取过程不透明,公平性难以保证。
2.中考规模逐年扩大
目前,升入大学的学生总数已突破百万大关。截至2021年,河南、山东等省的申请人数已经超过10万。以山东省为例,2017年山东省本科教育申请人数约60211人,2018年约75846人,2019年约83384人,2020年约63509人。在这样的规模下,规范化改革势在必行。
3.学校考试带来的学生分配问题
校考模式下,考生一般只能在一所院校报考一门专业,选择范围狭窄,不及格概率高。经常发生热门高校挤满了申请者,超过一半的申请者会失败。
三、高考改革趋势
1.逐步过渡到统考
与学校考试的种种弊端相比,统一考试优势明显。更加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便于统一指挥调度,精简高效。参考目前招生政策的变化,统一考试的趋势已经明朗。2020年之前,江西、湖北、安徽都是纯校考形式,但从2020年开始,将从公共课统考开始,现在江西专业课也将在2022年开始统考。 2021年湖南取消对口招生制度,四川也将从2024年起全面实行统一考试,取消对口招生制度;
2.自愿填写方式变更
校考模式下,考生一般只能在一所院校报考一个专业,选择范围狭窄,不利于学生的合理分配。报名方式改为统一考试后,志愿填报方式也将改为可同时填报多个学院和专业,采用并行志愿方式申请入学。如实行平行志愿报送模式,考生可在同一专业类别中填写多个招生院校及对应专业,由考点设置录取分数线,再根据考生的平行志愿填报考生从高到低选择录取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打滑。即使一所院校不能录取专升本,也有其他院校可以录取。而且真的可以优先考虑分数,择优录取。
3.考试科目变更
如前所述,全国高校升迁的考试科目一般有两种:公共课和专业课。随着统考改革,各省的考试科目也在发生变化。总体来看,统考科目比例正在逐步提高。例如,2021年,粤赣两省将在高校升格改革后提高统考科目比例。广东大专升迁由3统考+2校考改为3统考+1校考。
目前,从江西、甘肃两省2022年的政策通知来看,原专业课考试科目也将在统一考试后发生变化。而且已经明确表示,从2025年起,文化课考试内容将增加文科“大学语文”、理工科“高等数学”。同时,在文化课考试中增加了思政课内容。
4.联合培训和职业本科课程
2021年,各省将新增“校级晋升联合培养”招生。教育部也发布通知,强调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同等价值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两个生词。
联合培养是指本科院校与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等学校联合培养。学习地点设在一所学院内,教师由本科院校教师和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组成。教学计划由双方共同制定。联合培养录取的学生在学习期间,学籍管理由本科院校按照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》执行。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规定课程,成绩及格,由本科院校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,
职业本科教育,即本科职业教育,是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而言的,是指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,是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补充。
这些新政策的发布,意味着研究生有了新的选择。在新政策的推动下,各省逐步开展“升学联合培养”和“申请高职本科”升学,这将是未来升学的新选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